销售价格:
= 银行借款利率(1-所得税率)/( 1-银行借款筹资费率)
可见,银行借款的成本实际上较所付利息低.因此它能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股东的收益。
2)发行债券。随着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市场的发展,资金市场日益活跃,企业的短期融资券和长期债券将成为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之一。发行债券的成本主要是债券利息和筹资费用。债券的筹资费用一般较高,不可忽略;债券利息与长期借款利息处理相同。计算公式为:
债券筹资成本= 债券年利息 (1-所得税率)/ 债券筹资额 (1-债券筹资费用率)
= 债券利率((1-所得税率)/(1-债券筹资费用率)
债券利息率一般较同期银行贷款利率高,债券筹资成本高于银行借款成本。债券成本是固定的,所以也具有财务杠杆作用。企业除了发行普通债券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及资金市场状况,发行可提前收兑的债券和可转换债券,它们能加大企业筹资弹性。适时地提前收兑,可消除利息负担或发行利率更低的债券,减轻企业财务压力。债券转换成股票,可消除财务风险,增强举债能力。
2、权益筹资方式
权益性筹资方式主要有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和内部筹资。
1)吸收投资。主要吸收国家投资、联营投资、外商投资等。该筹资方式手续简便,安全系数大,权益结构简单,其资金成本与发行股票基本相同,只是筹资费用很小,可忽略不计。
2)发行股票。企业只要具备国家规定的发行条件,就可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集大笔社会资金。发行股票的成本由发行股票的筹资费用与支付的股利两部分构成,其计算公式为:
发行股票的资金成本=支付股利/股票售价(1-筹资费率)
=股票收益率/(1-筹资费率)
股票投资者承担的风险较债券投资者大,要求的收益率也较债券利率高,而且股利是税后支付,不能享受所得税利益,也加大了股票的资金成本,因此,发行股票成本高于债券成本。企业除了发行普通股外,还可发行兼有债券和普通股特点的优先股以及可转换优先股,其成本高于债券,低于普通股。优先股既能保持普通股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又能降低财务风险,增强举债能力。
3)内部筹资。即将利润资本化。该方式只是将所有者权益结构进行调整,并未增加企业的资金,其成本与发行股票相同,只是没有筹资费用。
由上可知,从理论上说,由于债券利息在税前支付及债券投资风险小于权益投资风险,债券融资成本低于投票融资成本,在实务中融资成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如果金融市场坚挺,股票交易获利较高,这时的股息收益率可以定的较低,发行股票融资对企业来说可能更有吸引力。反之,如果市场疲软,股票需求不旺,筹资企业若发行股票就必须大幅度提高股息收益率,降低市盈率,因而提高了融资成本。当然,在相同的条件下,债券市场也可能呈现同样的趋势。但关键在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对经济形势变化的反映程度和速度是不一样的,前者比后者要灵敏得多。债券和股票相比,是一种低风险、低收益的证券,这种性质使债券筹资的成本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越是在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债券筹资成本的相对稳定性就越突出,它和股票筹资成本的差距也就越大。经济不稳定会使一部分投资者从需求股票转而需求债券.这种需求的转化也十分有利于维持债券融资成本的稳定和保持相对较低的水平。因此,在经济形势恶化时,两个市场上的融资成本都会相应上升,但债券融资成本的上升要大大慢于股票融资成本的上升。因此正如第一部分所述,筹资方式的选择也受制于当时的宏观环境。
(二)筹资风险比较分析
企业筹集资金既要考虑资金成本,还要考虑筹资风险,否则会给企业生存带来较大的威胁,乃至破产。不同的筹资方式,其筹资风险不同。筹资风险狭义上仅指筹资带来的财务风险,即指企业由于筹资引起的资金来源结构的变化所造成的股东收益的可变性和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
两种方式风险的定性比较:1、债务筹资方式。债务资金必须还本付息,并因金额、用途和期限的不同而承担不同偿债压力,其筹资风险最大,具有财务杠杆的作用。当投资收益率高于债务利息率,债务资金占总资金来源的比重越大,股东的收益率就越高;反之,在投资收益率低于债务利息率时,债务资金占总资金来源的比重越大,股东的收益率就越低。而且,由于债务资金是必须要固定支付利息,企业中债务资金的比重越大,固定的费用支出也就越大,从而企业丧失现金偿付能力的可能性也就越大。2、权益筹资方式。权益资本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偿债负担和风险,筹资风险最小,但若过度采用权益筹资,将会降低股东收益,因此它存在使股东收益变动的风险。此外,由于股权稀释,公司原有股东的控制权有可能将降低,存在对公司失去控制或被恶意购并的风险。
对筹资风险的量化识别必须考虑未来销售稳定性和增长率、行业特征、管理者对风险的态度、股权结构等。1、销售稳定性和增长率。从财务杠杆原理中可以看出,在利息费用一定时,财务杠杆随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因此,一个企业未来销售稳定状况如何,是企业决定是否采用债务筹资必须首先考虑的因素。2、行业特征。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经营风险水平,一般而言,对经营风险大的企业,应以较低的财务风险与之匹配,即以权益筹资为主,只有经营风险较小的企业,才可以考虑扩大财务风险,即以债务筹资为主,以追求由财务杠杆带来的股权资金收益率的加速增长。3、管理者态度。管理者对待风险的态度是最直接的影响企业利用财务风险的因素。喜好风险的会积极地运用财务杠杆去提高股权资金收益率,厌恶风险的则会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防止风险扩大化。4、股权结构。股权分散的大公司,由于用普通股等股权资金方式筹资对其控制权的影响不大,因此,股东乐于用发行普通股票的方式筹资。而对于股权集中的小公司而言,为了保证其公司控制权,股东往往愿意承受较大的财务风险,采用债务筹资,回避用股权方式筹资。
(三)筹资顺序的选择
梅耶斯曾提出筹资顺序理论:首先,不对称情况下,如果企业宣布股票筹资,企业现行的市场价值就会下降;其次,企业筹资选择更倾向于内部筹资或低风险的债券融资;因此 ,企业筹资应遵循内部筹资>债务筹资>股权融资顺序, 即企业应首选内部筹资,如果需要外部融资,则应倾向于债务筹资。例如,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 发达国家企业筹资结构的变化趋势也表现为内部筹资比重明显上升(通常高达50%-80% ),外部筹资比重下降;证券融资比重上升(高于50%);银行融资比重下降;在证券融资中,债券融资比重上升,股票融资比重下降。但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融资体制、金融市场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企业融资方式总是体现着该国一定时期特有的经济体制和融资休创。无论是以证券融资为导向的英美模式,还足以银行融资为导向的日德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因此,不应片面地强调某种融资方式的优劣,更不应硬性计划和规定两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比重。面对复杂的资金融通格局,两种融资方式各有自己的适应范围或固有的“市场属性”,在不同环境下各善其长,互补充,构成市场经济中完整的融资力式组合。
通过比较两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和筹资风险,可以看出两种资本各有利弊,单独使用哪种资本,对企业都是不利的。故在筹资决策时,企业必须综合考虑两种资本的优缺点,权衡资金成本和筹资风险的关系,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3/5/5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