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该方法认为,研究资金结构,不能脱离企业的盈利能力,因为负债的偿还能力是建立在企业盈利能力基础上的,同时负债资金具有财务杠杆作用,可以用它来增加股东的财富,从而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因此,在筹资决策时,应将上述两个方面联系起来,分析资本结构和股东价值即每股收益的关系,以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其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计算出无差异点,即EPS1=EPS2的息税前利润EBIT0,计算公式如下:
[(EBIT0-I1)(I-T)-Dl]/N1=[(EBIT0-I2)(1-T)-D2]/N2
其中:EBIT0 一每股收益无差异点处的息税前利润:
I1、I2——两种筹资方式F的年利息;
D1、D2 一两种筹资方式下的优先股股利;
N1、 N2 ——两种筹资方式下的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其次,进行筹资决策。如果预计未来的息税前利润大于无差异点,则利用负债筹资比较有利;如果预计未来的息税前利润小于无差异点,则发行股票筹资则比较有利;如果二者相等,无沦是采用增加负债筹资还是增加权益筹资,其每股收益:是相等的,故两种方式的效果相同,可以任选一种。该决策模型有如下缺陷:(1)该种方法的分母是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故仅考虑了企业的股本,在实务中,企业权益中只有股本的现象是极少或基本不存在的,一般都有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2)该种方法仅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因为非股份有限公司是不对外发行股票的。(3)由于“每股收益”仅考虑了企业股本的收益能力,而正如(1)中所说的,仅有股本的企业是极少的或基本不存在的,故它很难真实地反映企业自有资金的收益能力,因此,它很容易误导人们对企业自有资金盈利能力的认识。
3)所有者权益资本利润率法
这种方法又称为自有资金收益率法,是考察借入资金对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影响情况的特殊指标。假设企业融资总额固定为v,息税前利润率固定为r,可供选择的融资结构有m种,其中第j种负债权益比率dj=Bj/Sj,这里面Bj、sj(1≤j≤m)分别为企业负债融资总额和权益资本总额,且Bj+Sj=V,第j种融资结构的权益资本利润为rij,则:
rij=[r+dj(r—i)](I-T)
其中:
T一企业所得税税率
i一为债务资金利息率
当息税前利润率r小于债务利息率i时,不宜负债融资,当息税前利润率r大于债务利息率i时,负债融资有利于提高权益资本利润率,负债比率越大,权益资本利润率越大。这个原理叫做“财务杠杆原理”。权益资本利润率法的优点是通俗易懂,但由于存在以下缺陷使得其在实务中并不常用:(1)公式晦涩难懂:(2)权益资本指的是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股东拥有资金的真实数量,导致计算 来的权益资本利润率与事实不符,难以使决策达到预期的效果。
2、重构筹资决策模型
鉴于以上筹资决策定量分析模型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应重构筹资决策模型。本文认为确定最优资本结构适宜采用的模型是:总资产公允价值息税前利润率模型。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企业总资产的公允价值。总资产公允价值是指总资产在自愿双方之间、现行交易中的,不是强迫或清算销售所达成的购:买、销售或结算的金额。通常情况下,最符合公允价值定义的是市场价格。总资产的公允价值即是企业的市场价值:2)预计企业总资产公允价值息税前利润率。该比率是企业息税前利润与企业总资产公允价值的商。3)决定可行的筹资方式。即如果负债利息率小于总资产公允价值息税前利润率,则说明负债筹资可以为企业带来杠杆效应,应采用负债来筹资;如果负债利息率大于总资产公允价值息税前利润率,则说明负债筹资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不足以弥补企业支出的利息,故应等集自有资金;如果二者相等,则说明负债筹集资金导致企业得益的流出正好等于其为企业带来的利益流人,故采用何种方式筹资对股东收益均无影响。4.考虑其他因素,在可行的筹资方案中找出最优的方案。
模型优点及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1)通俗易懂,计算分析过程简单好学;2)考虑了企业所有的自有资金,具有普遍适应性。正如前面所述的,企业所有者权益中只有股本的现象是极少或基本不存在的,一般都有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如果在筹资决策模型中克服了此缺陷,即考虑企业所有的自有资金,则会使其具有更强的普遍适应性。而总资产公允价值息税前利润率则是与此相适应的;3.采用总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获得企业拥有资金的真实获利能力。目前企业拥有资金的获利能力的计算是通过息税前利润与相应的资产相比得 来的。众所周知,现行企业计算息税前利润的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的,而计算企业获利能力的资产则是按历史成本法原则获得的。很明显,如果用资产的公允价值来代替资产的账面价值,就可以克服由于利用资产账面价值带来的高估企业资产或低估企业资产,从而使计算出来的资产获利能力与事实不符的缺陷,使决策更准确、与实际更相符合;4)在初步决策时,可以决定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在做最终决策时,能够结合定性分析,从而避免决策方案的次优化。对企业来说只要负债筹集到的资金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大于该资金的利息支出,负债筹资就可以为企业带来杠杆效益,这时的负债等资方案都是可行的,否则筹集自有资金的方案可行。在最终决策时,由于考虑了其他不能计量的因素,这样做决策时就综合考虑了所有影响企业筹资的因素,能够从可行的方案中选出最优的决策方案,进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决策方案的次优化 同时,由于最后决策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可以克服定量分析不考虑非定量因素和风险变动的缺陷。
参考文献:
1.刘淑莲:《企业融资方式结构与机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2.王 宁:《企业融资研究》,东北财政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3.谢代银:《现代企业融资策赂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4.金彦龙:《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长期筹资方式的比较分析》,《企业经济》,2004年第1期。
5.李春宇:《企业上市筹资策略分析》,《企业活力》,2004年第5期。
6.张瑞琰 马彦杰:《刍议我国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企业管理》,2002年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