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一是进一步细化定点医疗机构协议内容。当前要着重从落实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诊疗和医疗服务设施等医疗服务项目管理规定、改进结算办法、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完善协议内容。二是规范协议签订程序,加强与医疗服务机构的协商与沟通。协议内容要符合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制定的管理标准和服务规范的要求,并在双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签订。为此,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加强与定点医疗机构的沟通与协作,建立定期协调制度,及时向定点医疗机构通报医疗保险政策法规、操作规程的变化及管理方面的重要情况。各地要成立医疗保险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定点协议的签订与执行提供咨询服务,并对医、患、保三方因医疗服务管理而发生的纠纷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三是加强定点管理考核与监督,确保协议确定事项的全面贯彻落实。
4、切实加强基金管理。
医疗保险基金是参保人员的保命钱,必须收足、管住、用好。一是要加强基金征缴基数的稽核和逐户按率征收,实现基金足额征缴,保证基金到位率在90%以上。二是应按制度规定及时按项目分别建账入户,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三是加强基金支出管理,按政策规定和管理措施要求,严格审核基金支付范围内的各项医疗费用支出,对按规定由基金支付的费用应及时结算,足额支付,对违规费用坚决拒付。费用支出监测制度是防范医疗保险基金风险的重要制度,是评估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依据,是制定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与标准的基础。因此,要做好费用支出监测工作,深入分析个人负担状况。要适当选择监测指标,设立抽样调查城市,建立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支出监测制度,定期汇总、分析有关数据,从而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决策支撑体系。
5、规范业务经办流程。
制定合理规范的业务流程是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应突出抓好参保登记、就医管理和费用结算等重点环节的规范管理,把规范业务流程与明确岗位职责规范结合起来,努力做到职责分工明确。应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各项管理标准,真正实现内部管理流畅有序,对外服务简便快捷,将经办工作真正纳入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轨道。
6、完善信息网络服务功能。
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不仅是提升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水平的必须手段,也是推行管理服务规范化的重要措施。信息网络要发挥三种基本功能:一是系统日常业务经办功能,使系统运行既符合制度、政策、管理的要求,又能做到流程简化,提高效率;二是系统程序实施过程监控的功能,通过计算机程序管理、数据化管理,提高管理科学化、透明度和公正性;三是能够提供完整数据并进行运行分析、制度评估和决策参考的功能,指标体系既科学又简明,数字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
7、加强个人账户管理。
实行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统筹地区,经办机构应按规定为参保人员建立个人账户,及时记录参保人员个人账户的收入、医药费用支出和账户结余额等相关信息。对个人账户实行委托管理的统筹地区,应明确委托方责任和管理权限,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个人账户由当地经办机构统一管理。应加强个人账户基金的支出管理和监督。
8.加强宣传,为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目前,医疗保险在社会上很受关注,在抓宣传时,要围绕中心工作,针对不同对象,采取有效方式,做到有的放矢。一要围绕推进改革做好政策和管理措施的宣传;二要善于用典型事例、客观数据、参保人员的切身体会,做到有理有据,既不能泛泛而论,也不能居高临下;三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沟通各方面的思想,达到化解疑虑、理解政策、统一认识、形成合力的宣传作用;四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医疗保险的宣传。
结束语
本文运用大量翔实、准确的材料,阐述了在我国实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目前,在医疗制度及医疗单位存在不正之风的情况下,在社会医疗体系中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难免会面临许多困难,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社会或政府所能提供的有限的“基本医疗服务”,终将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有限的财政开支和日见膨胀的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迫切需要我们进行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这同时也是完善我们社会保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卢炳瑞主编:劳动和社会医疗保险,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9。
2.吕学静编著: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2。
3.郑功成著: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仇雨临等主编:医疗保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