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学前教育
教师自我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调查分析(二)
销售价格:
TXW821125
第二, 总结性的评价。它的特点是以管理人员为主导。通常用于作出有关教师聘任、提升及增薪这类人事决策的。在这一意义上,它用于教学效能的核定。
在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与评价内容,这样教师才能有目的地分析、收集相关教学的资料,体现评价的导向作用。此外,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还有利于缩小教师自评与其它评价之间的差异。
第二,教师自评的结果不宜与教师的利益或奖惩挂钩,这样易使教师由于压力或追求功利的目的而不能正确对待自评,易发生在自评中不顾实际地抬高自己,或有意隐瞒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缺点,从而丧失了通过自评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
教师总是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自评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进而造成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差距, 既可能有过高的评价或过低的自我评价也可能有不完全的自我评价。
1、过高的自我评价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教师的评价大概率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这扭曲了评价最初的宗旨。有些为了享受各种荣誉,想方设法加大自评的比重,以便取得终评的良好结果。他们认为自评是基础,外部评价是走过场,从而过高地自评。
2、过低的自我评价 有的教师在自评时,过分参照外界对自己的评价结果和观察周围的人、事来衡量自己,惟恐自评高于外部评价,害怕有人说自己出风头、夸大话,从而影响自己的形象,于是过低的评价自己。
3、不完全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根据外界的评价结果和同他人对比,通过自我分析实现的评价。自己搜索的信息情况和外界评价的结果都会影响自评结果的完整性。有时为了避免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发生矛盾冲突,在结果汇报时会故意将同外界不符的内容舍去,仅保留一致的内容,导致不完全自我评价的产生。
教师自我评价的偏差不仅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不仅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他们共同交错作用,造成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结果。
1、知识水平的限制 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知识和一定的评价知识,就很难认清外界评价结果的偏差,辨别不了评价价值尺度的真伪。
2、传统评价思想的影响 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与成功标准随时都在影响教师的自我评价。当今,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成了评价准则,使教师在自评时缩手缩脚,顾虑重重,偏差也就相伴而生。
3、知觉定势的干扰 情绪和情感对于自我评价也有很大影响,心情愉悦时,可能会过多的宽容自己,过高的评价自己;当情绪低落时,往往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效率下降,自我评价就会降低。
4、结果反馈的疑虑 因为评价结果可能关系到教师的职称评定、奖金的分配、荣誉的获得、职位的提升等,所以,在汇报结果时,教师总会有不同的疑虑。教师评价的趋势与传统教师评价的以提高教学效能为目的不同,现代教师评价以促进专业发展为目的,即所谓“促进专业发展”,就是通过诊断问题,提供教师优缺点信息,鼓励改进,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与专业水平。
为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在教师评价中需要对教师专业发展导向的评价给予更多的关注。这种教师专业发展导向评价具有影响全部教师的作用,而不只是影响少数不称职、有问题的教师,它可以使大部分教师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教师自我评价的研究背景
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教育评价也就随之而生了,但是直到20世纪30—40年代才在概念上得到明确界定,并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较大发展。1934年泰勒主持了“八年研究”, 讲评价纳入了课程与教学的编制理论中,使评价成为课程编制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20世纪80年代末之后,教育评价进入了以古巴和林肯为代表的建构理论时期,首次提出了教师的自我评价。建构评价理论认为,评价应当包括不同方面的意见,被评价者也应该成为评价的参与者和评价主体,突出了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性。在此时期,确立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关教师评价制度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后期,英国实行了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并迅速地在西方其他国家得到实行和推广。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突出了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强调通过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而使教师获得主动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英美等国兴起了反思性教师教育思潮,人们普遍认为教师应当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此后,教育界越来越关注教师在教育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对自我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我国的现代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大致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提出要建立系统评价和监督制度要求之后,我国教育各领域的评价和研究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我国对教师自我评价理论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并且多数是在国外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进行的研究。我国对教师自我评价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发展性教师评价研究而说的,较有代表性的是王斌华所著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一书,书中对教师自我评价的过程和作用等都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论述。有关教师自我评价的理念,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所体现,它强调了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和自我反思。在评价中不能只把教师看作是被评价者,而要把教师看作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要发挥教师本人参与评价的作用,体现教师的主人翁地位。评价者应通过与被评价教师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鼓励教师主动参与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2
/5/5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论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下一篇
:
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实现意义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教师
自我
评价
存在
问题
及其
原因
调查
分析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MBA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