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摘要】:行政赔偿是国家赔偿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赔偿制度内容相当丰富,其中尤以归责原则最为重要,是构建整个赔偿制度并加以科学贯彻实施的基石。行政赔偿制度普遍采用过错原则、无过错原则和违法原则三种学说。我国国家赔偿归责原则是违法归责原则,经过比较可看出我国的归责原则比较单一,以致存在一些问题:不能解决行政行为明显不当造成的损害问题,不能解决合法行为引起的补偿问题等。通过修改法条,才能把现行法律的归责原则这一核心问题补充完整。
【关键词】:行政赔偿、归责原则、违法原则
【正文】:行政赔偿是国家赔偿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赔偿制度的确立是近代以来民主法治理念以及行政实务活动不断发展的结果。行政赔偿制度内容相当丰富,主要涉及行政赔偿定义、范围、归责原则、行为主体、责任主体、求偿程序、赔偿形式、计算标准、国家赔偿费用来源等等因素,其中尤以归责原则最为重要,是构建整个赔偿制度并加以科学贯彻实施的基石。
一、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概述
(一)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的内涵
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是指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依据或标准。行政赔偿是国家赔偿的组成部分,因而完全适用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在国家赔偿中,归责原则处于核心地位。(注1)它直接体现着国家赔偿的立法政策,反映了国家赔偿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决定了《国家赔偿法》的规范功能。具体地说,国家赔偿归责原则具有以下几项功能:
1.归责原则体现了国家赔偿的价值取向。国家赔偿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可以在归责原则上中反映出来。换句话说,归责原则承载着国家赔偿的价值目标,是连接赔偿目的与具体制度的桥梁。
2.归责原则是国家赔偿构成要件的基础和前提,对赔偿构成要件起决定作用。赔偿构成要件以归责原则为核心,是归责原则的具体化。不同的归责原则决定了构成要件的不同内容。
3.归责原则决定了可引起国家赔偿的行为范围。致害行为能否引起国家赔偿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如行为性质、损害结果等。其中,致害行为应当具备何种可责难性才导致赔偿,这一标准是由归责原则确定的。
4.归责原则直接影响到国家,赔偿的程序。首先,它决定了举证责任的内容和分担,采用无过错归责,则只要证明损害存在,并由国家机关的职务行为所致即可,举证主要由受害人承担。而采用违法归责,则可采用“初步证明规则”,即由受害人就损害事实以及损害系某种行为所致初步举证,而该行为是否合法,国家机关是否实施了该行为不端,损害是不是该行为所至等都要由国粗机关负责举证。其次,归责原则直接影响到解决国家赔偿纠纷的环节,采用违法归责原则必须首先对致害行为是否违法加以确认,而采用无过失原则无须对致害行为进行鉴别,只要有损害存在,符合法宝条件,即引起赔偿。
综上所述,归责原则对国家赔偿纠纷的解决具有指导意义,是司法人员或其他裁决人员处理国家赔偿纠纷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因而,科学地设定归责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二)与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相比较的特点
国家赔偿原则起源于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由于国家活动是行使公权力的行为,目的是公共利益,方式具有直接强制性,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又区别于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注2)具体来说,国家活动的特点是:第一,法定性。国家活动必须依法进行,无论在实体上还是程序上都不能超越法律的规定。第二,公共利益性。国家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公共利益,所谓公共利益,是指特定地域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普遍性和进步性。第三,直接强制性。国家活动是行使公权力的行为,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可以直接采取强制措施。第四,组织性。国家活动由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代表国家进行,而国家机关是由多数工作人员组成的组织。在实践中,一个行使职权行为往往要经过数个程序,分别由多个工作人员分工负责完成,因此,国家活动的主观过错难以认定。鉴于上述特点,许多国家的国家赔偿采用不同于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我国也是如此。我国的民事赔偿以过错原则为主,以无过错原则、公平原则为辅,而国家赔偿则采取违法原则,即只有在致害行为具有违法性的情况下,国家才承担赔偿责任。
二、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行政赔偿归责原则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