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初,黑龙江省先后发生了数起金融犯罪案件,涉及的金额高达数亿元人民币。这些犯罪现象的出现,给国有商业银行正在推动的以上市为目标的股份制改造投下了阴影。在处理大量呆坏账的同时,有关上市推荐机构和主管部门还必须密切注意银行内部所发生的转移资金犯罪问题。如果说由于经营不善而导致呆账坏账的出现是属于商业风险,那么,由于银行内部工作人员恶意挪用资金逃往国外,则是一种典型的法律风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银行内部的管理存在着漏洞固然是直接原因,但是,在资金交易工具计算机化的今天,居然还会出现长达数年的抽逃资金行为。此类案件的发生说明,以上市为目标的股份制改造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产权问题,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成为真正的现代金融企业还有许多方面必须加以完善,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需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及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
(一)什么是公司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一词,理论界有不同理解。狭义的法人治理结构将法人治理机制视为一种内部治理体制,主要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机构设置,明确各机构的权责分配,达到三者间约束与权力制衡的目的。广义的法人治理结构更多依赖于公司外部市场的间接调节,即以公司股票价格、证券市场的收购机制等形式,促使公司不良经营者面临被股东罢免、被其他公司收购的压力,达到公司治理的目的。虽然视角不同,但狭义与广义的法人治理结构理论均强调公司的权力分配制衡机制。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就是权力分配制衡机制,即明确股东、董事、经理和其他利益相关人之间权利和责任的分配,规定公司议事规则和程序,并决定公司目标和组织结构,以及实施目标和进行监督的手段(冯静,2000)。
(二)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研究公司治理最早起源于美国和英国。在80年代初,以弗里曼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从公司战略管理、企业伦理等角度,对企业治理结构的主体作了较详细的表述,并经验地研究了利益相关者现象。理论界通过对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分析了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集中式对称分布的企业结构模式(古典资本主义企业、工人自治或从业员主权企业)和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共拥有企业所有权的分散式对称分布的企业治理模式。他们认为现代企业最常见的治理模式是分散式对称分布的企业治理模式(杨瑞龙,周业安,1997)。在分散式对称分布的企业治理模式中,核心问题就是降低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中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成本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解决好企业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的问题。具体层面上,就是要建立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为要件且贯穿制衡原则的公司治理机构,再加上外部市场和法律规范的压力,使得委托代理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兼顾和保证各方经济人的利益。
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也颇多。麦肯锡公司曾对全球基金经理展开调查,得出两条重要的结论:其一是基金经理认为良好的公司治理和良好的财务状况一样重要,是他们投资时重点考虑的问题;其二是基金经理愿意为良好的公司治理付出溢价。里昂亚洲商业银行曾用7大项、54小项的标准衡量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公司治理越好的公司,其股价表现相对优异。学者在对中东欧国家进行实例研究中,也得出结论:政企分开容易,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也并不困难,但是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更为重要(朱天,1998)。有鉴于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经合组织(OECD)对于公司治理结构予以高度重视,它特地于1999年6月发布了一份《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PrinciplesofCorporate Governallce),用来指导全球企业的公司治理进程。
(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及实践
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公司,其公司治理结构颇受各方关注,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对此尤为重视。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案例研究,得出结论:商业银行薄弱的管理和治理结构会引发储蓄和信贷危机,从而给政府造成巨大成本;良好的管理和治理结构则会给银行良好的回报。
东南亚国家立即采取措施完善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新加坡金管局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设立提名委员会,提名委员会需包括5-7名董事会成员,且该委员会成员必须经金管局批准。该委员会主要确定和审查董事会成员,以及管理层、薪酬、审计和其他委员会的提名和任命。印尼银行规定在每家银行内部必须任命“合规稽核官”,直接负责审计商业银行是否符合印尼银行审慎性规定,合规稽核官必须具有独立性并承担责任;此外,印尼银行详细阐述了“合适和适当”(fitandproper)测试,要求所有董事会成员和某些高级管理行政人员必须通过这一任职资格型测试。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