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理论和经验证明,转变经营机制、提高盈利能力、增强价值创造能力(EVA)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是很关键的,至于资本充足率问题则是内生于这些因素的,可以通过正在推进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来解决。那么到底如何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盈利能力、价值创造能力?根本在于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绩效。因此可以说,国有商业银行能否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 随着改革的推进以及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善越来越迫切。由此,在当前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与法人治理结构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2005年初个别国有商业银行出现的一些案例为引子,提出了在当前情况下改善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首先阐述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相关理论以及实证研究。一是提出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二是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的起源以及相关实践进行了论述;三是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以及实践进行了讨论。其次,重点阐述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一是产权结构单一,所有者虚设;二是公司治理的框架不健全,机制不够健全;三是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难以调动积极性;四是信息披露不健全,银行经营的透明度不高;五是外部治理机制不完善。再次,提出了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一是要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优化产权结构、明晰产权关系;二是要在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三是要逐步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四是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的透明度;五是要健全商业银行的外部治理机制。最后,对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与法人治理结构问题进行了总体上的概括。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与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与实践 当前存在的问题 对策建议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的核心和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我国银行体系的主体,其资产总量占我国银行体系全部资产的80%以上,业务占存贷款市场份额的60%以上,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2000年5月,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在《人民日报》撰文,提出国有银行应该上市,这是我国管理层第一次明确表示鼓励和支持银行上市。不久,央行行长戴相龙又谈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保持国家控股的前提下,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只要这些银行符合条件,我们都支持其在国内外上市”,这标志着我国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此环境下,2000年民生银行、2002年招商银行陆续进入资本市场,成功上市。2002年底,中国政府做出重大战略决策,决定选择资产质量相对较好、历史包袱相对较轻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并动用450亿美元国际储备对两家试点银行进行注资,标志着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正式启动。2003年2月中下旬,中国建设银行向国务院提交了四大国有银行整体上市方案 。4月,国务院对此的批示是“继续研究”。2005年10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成功上市,同时,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也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是中国金融改革中的一个举足轻重但又势在必行的环节,其重要程度和复杂程度很值得思考。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