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现代企业的企业激励能够顺利有效的实施,其完善的企业激励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完善的激励制度能够保障企业激励实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企业激励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理解了企业激励产生的理论,明确了企业激励的种类和特性,掌握了实施的原则,这些在企业激励的实施中仍然不够。在企业激励的具体实践和运用过程中,还要对临时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灵活科学的分析,以期寻求更为合适有效的企业激励方式。以下几点问题在企业激励实践中需要特别注意:
1.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激励机制
为什么很多企业已经实施了企业激励,却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或者在实施之初取得了一定效果,最终却不能深入持续的进行。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激励机制。
(1)多渠道的激励机制
企业激励是多样性的,那么就应该建立多渠道激励机制,多管齐下,更好的实现组织管理目标。如在目标激励中,就应把员工的职业生涯与公司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使员工产生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使其认同公司的理念和企业文化,从而产生强大的企业凝聚力。而在绩效激励中,就应定期考核绩效,对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提拔,把员工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制定合理的任务计划,使其不断提高自我。同时在培训激励中,要适时对员工进行岗位技能、文化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其自身素质,以期更好地完成工作。
(2)多层次的激励机制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决定了企业需要建立多层次的激励机制。
在现代企业中,薪酬是员工生存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企业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薪酬制度也成为建立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基础。建立公平有效的薪酬制度,激励员工追求更高绩效、更高职位,不仅更好地满足员工自身的需求,也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情感需求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情感激励通过管理者与员工以及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感受到友情和理解,逐渐增强归属感,消除消极情绪,激发工作积极性。
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像薪酬、情感的激励作用就会减弱,而文化激励就成为满足更高需求的激励形式。作为企业就是要建立企业文化。“松下精神”、“三洋哲学”、“海尔文化”——成功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以此来进一步激励员工,使员工获得尊重、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比简单的物质激励更有效,作用时间更长。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让企业获得更大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激励机制必须做到“四面通达”
激励机制的“四面通达”是企业激励公平公正原则的直接体现。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员工之间、部门之间互相配合、上通下达,企业的各项激励措施才能顺利实施。就像我们身体的血液循环一样,只有血液在各个环节通行顺畅,我们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否则就会出问题。企业应该通过有效的沟通,使所有和激励目的相关的员工、部门完全了解激励的目标、途径、方法。
美远公司就出现过这样的事情,月末考核时,部分员工发现公司有多种奖励措施自己并不知道,感到疑惑和失落。后来经调查得知,是上级部门相关人员由于忙其他事情,没有及时的把这些激励措施传达给下去,才造成了如此结果。试想,这样“不通畅”的激励措施还会起到企业激励应有的效果吗?
3.把握好激励政策和内容的“尺度”
企业激励同样需要把握尺度问题,激励并非“越多越好”,“过犹不及”的激励结果比比皆是。灵活运用,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激励政策和激励手段,使企业激励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才是真正有效的企业激励。
(1)“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在实施企业激励的时候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回报”,也是和企业目标的统一。不坚持适度原则,应该奖励1000元的却奖励2000元,这不但会给企业的正常运转带来压力,同时被激励者得到了高“回报”,会让更多没有得到奖励的员工感到不公平,甚至产生消极情绪——“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也不是企业想要的结果。
(2)正负激励结合运用。正激励树立榜样、引导进步。负激励则起到“回头是岸”、以儆效尤的作用。实施激励的时候优先选择正激励,使其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得到加强。反之实施负激励,以限制或消除其产生的不利因素。仅从字面上看,人们会认为正激励产生积极作用,负激励产生消极作用。其实不然,如果对正激励的度把握不好,职务只升不降、工资只增不减、考核只评优秀不管落后,这样的企业一样是缺乏积极性的。相反,负激励运用恰当,也能带来积极作用。工作过程中难免有错误,如大部分企业对迟到、旷工等都有一些惩罚性的措施,这样让所有的员工都受到约束,提高对自身行为的管理。没有这些负激励措施,这些不利行为就可能蔓延,甚至抵消正激励产生的效果。
(3)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相辅相成。物质激励可以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则需要精神激励来满足。物质激励是目前很多企业常用的激励手段,如奖金、奖品、福利,罚款等。但当员工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继续实施物质激励,就会造成企业投入不少,但员工的积极性却得不到提高,反而会延迟组织目标的实现。这时候实施必要的精神激励,则能持续产生激励效果。
老李连续数在公司拿到高额奖金,这让其他同事都羡慕不已,他在工作中自然是积极卖力。于是大家都虚心向其请教,但是老李却不愿与他人分享经验,久而久之,他的朋友也逐渐减少,工作似乎也变得枯燥无味。老李此时的工作积极性也大大消退。公司领导在了解情况后,及时和老李沟通,树立其为榜样,封称老李为公司的“点子大王”,让其与大家分享成功经验。后来,老李在得到同事一致的掌声和赞扬后,职务也得到晋升,他的积极性则更进一步得到提高,而其他同事在老李丰富经验的指导下也满怀自信。最终公司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因此企业单纯依靠物质激励,难以有质的提高,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产生质的飞跃。
4.要随机制宜的创造激励条件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员工的需求、期望,企业自身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激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前的中秋节李美都是自己买月饼,今年中秋节前夕,正当她在考虑去哪买的时候,收到了公司为大家准备的精美月饼。小小的月饼让员工感受到了公司的关怀和尊重,李美和同事的积极性自不必说。同样,员工生病时的一句问候,生日时的一束鲜花都是不错的激励方法。企业管理者能都在适当的时机给予适当的激励,也会有意料之外的效果。
5.创建合适的企业文化作为激励制度的根基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得到组织成员一致认可并自愿遵循和维护的理念。企业文化使企业组织成员形成了共同的价值理念,共同的价值理念使所有的组织成员认识到在企业中经过努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求,这种需求得到满足必然产生更强烈和持久的激励。在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的企业中,组织成员之间平等友爱、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彼此尊重,自然充满了积极性。因此,创建适合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激励的关键。
综合以上论述可知,企业激励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实践问题。在企业激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被广大企业认知并接受的情况下,就需要企业管理者能够灵活合理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密切结合企业实际,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融合其他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企业整体水平,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赢得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看出企业实施企业激励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充分理解和掌握企业激励产生的理论是有效实施企业激励的前提,在实施企业激励的过程中准确把握企业激励的特性和种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和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才能使企业激励产生预期的效果。本文正是遵循由理论到方法,再到实践的思路,在对企业激励产生的理论、企业激励的特性和种类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激励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探讨,针对如何有效实施企业激励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建议,希望企业在实施激励时不再出现类似问题,顺利实现组织管理目标。企业激励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更是一门巧妙的管理艺术。由于自身知识和认识的局限,本文仅是对企业激励这一问题浅尝辄止,仍然存在不足和遗漏,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以期未来能够给大家在企业激励方面带来更多的方法和启迪。
参考文献:
1.迟义江:《企业技术创新人员激励机制的构建》,《现代企业教育》,2005 年 10 期。
2.赵曙明:《中国企业集团文化建设与凝聚力研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 年 02 期。
3.陈传明、张敏:《企业文化的刚性特征及其克服》,《江海学刊》,2005 年 02 期。
4.杨春华:《中外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比较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 年 06 期。
5.陈井安、景光仪:《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的实证研究》,《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08期。
6.钟力平:《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应用》,《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年 02期。
7.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8.刘正周:《管理激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