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4、统一的医疗保障管理系统基本建立。初步实现了医疗保障管理职能的归并和统一,逐级建立了医疗保险行政管理和业务经办机构,逐步建立健全了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多数统筹地区配备了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绝大多数地区从制度运行之初就实现了社会化管理服务。
二、现行社会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公平性问题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要的原则是体现公平,尤其是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应以公平为主,兼顾效率。因此,在医疗保险制度设计中一定要强调公平原则。城市居民,也包括外来劳务工和农民都可以而且应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同等的政策待遇,即应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但目前的情况却是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的人群不足1亿,不到总人口的1/13,绝大多数人群尤其是广大农民没有医疗保障。尽管我们在农村推行的是与城镇医疗保险体制不同的合作医疗制度,但由于农民收入、乡级财政等诸多限制,实施状况令人堪忧,看病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从长远来看,打破城乡分割,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必然要求。因此农村的社会医疗保障问题应该纳入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总体框架来考虑。其次,单纯就城镇来看,根据《决定》的要求,参保人群的覆盖范围为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至于乡镇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是否参加,则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决定。
(二)基金平衡问题
基金平衡是医疗保险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也是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就目前来看,全国各省、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均存在同样的问题,即基金收支不平衡,社会统筹基金保障程度低,个人账户支付能力弱,无法满足参保人的基本医疗消费需求。
(三)补充医疗保险问题
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处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下的基本医疗保险只能是“低水平、广覆盖”,而它在保险深度和广度上的缺口,需要依靠补充医疗保险即商业医疗保险来补充。商业医疗保险灵活便利,自由选择性强,能够提高社会医疗保障水平,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需要。而其专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也可以为基本医疗保险的管理所借鉴,以促进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因此,只有将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有效衔接,才能使医疗保险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但是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起步不久,还存在相当大的发展障碍。
(四)覆盖面问题
改革中的医疗保险制度仅覆盖了城镇在职人口,而其家属并未包括在内,广大农村人口更是被排除在制度之外。这一缺乏公平性的制度仅仅是少数人的制度,其投入产出比即使再高,保障效果即使再好,也很难称得上是良好的保障制度。医疗保险的“低水平”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广覆盖”的前提;而“广覆盖”体现了社会公平,也有利于提高医保基金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受国力所限,医疗保障具体标准不必很高,但保障形式可灵活多样;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应将扩大覆盖面,实现全覆盖作为其最大目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提高保障水平与质量,需要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特色来处理好这个发展中的问题。
(五)医疗机构改革问题
医疗服务本身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即医疗服务供给方(医疗机构、医生)相对于需求方(患者)具有强大的信息优势,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需求方始终处于弱势地位,这很容易引起供给方的道德风险和诱导需求。同时,现有的医院营销模式,以药养医的现实,药品的流通渠道等。都迫切需要我们进行医疗机构改革。
三、 国外社会医疗保险的模式,问题,改革和借鉴
纵观各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各有其特点和利弊,都是同该国的社会、经济、制度、意识形态等相适应的。同时各国的制度也都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在他们改革以及发展的过程中,有些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还是可以借鉴的。
(一)国外社会医疗保险的模式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3/7/7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