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论文天下网
  • 论文天下网 |
  • 原创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论文下载 |
  • 计算机论文 |
  • 论文降重 |
  • 论文排版 |
  • 外文翻译 |
  • 免费论文 |
  • 开题报告 |
  •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试论李白个性形成及文学表现(五)

销售价格:

猜”(《长干行》)同样语言率真,浑然天成,毫无雕琢痕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两句则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化出,语言更显得平淡直白。“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难》)写得如家常话。“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则是一句脱口而出的感慨,而且这一诗句在诗中再三出现,每一次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妙处。李白的绝句《静夜思》以极为浅近的语言,仅仅用四个诗句,却创造了一个鲜明的画面,开辟了一个深远的意境。诗句口语化的特征,是李白诗歌中的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在《宣城见杜鹃花》、《观胡人吹笛》、《登金陵凤凰台》、《赠汪伦》等许多作品中都可见到。李白在语言的运用上为了更真实、更直接、更迅捷地表达一时的情感与愿望,常将日常话语信手拈来即入诗,有一种仿佛语言在说话而不是诗人在作诗的奇绝效果,让人感受到语言不仅仅具有交流工具的性质而且本身还具有活泼泼的生命特征。李白诗歌语言上的返朴归真,诗句的口语化、民歌化,不仅增强了其诗歌的表现力,而且无形之中平添了几分感染力。

    (四)格局宏大、雄奇浑成

    李白的自信豪迈使他的诗呈现出格局宏大,雄奇浑成的特点,像泰山的崔嵬,如大海的无涯,似天空的广阔,全然没有局迫的迹象。格局的宏大源于李白思想的无拘无束,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李白的诗歌运笔纵横捭阖,其挥洒自如恰似天马行空任我行,随心所欲。《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一诗,系诗人寓居庐山时所作。诗的开头两句,作者以“楚狂接舆”自况,表面上看在嘲笑孔丘“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也是他心里想说的话;可“我本楚狂人”中的一个“本”字,透露了另一层作者没有想到要说的意思,“本”字的含义在这里是本来、原先,诗句实际上变成了自我解嘲。李白多年的求仕生涯,到头来却落得一场空,如果说孔丘的不识时务那是性情使然,而我生为豪迈之人,狂士本色,原不该重蹈孔丘覆辙,到如今真不知道应该是我笑他,还是他笑我?对自己政治前途的失望之余,李白蓦然回首,还是大自然好,接下来的四句表示自己要入名山求仙访道。 中间一大段是写景,其中有全写,也有特写;有鸟瞰,也有仰视。他对庐山的描写突出了一个“秀”字,及至“登高壮观天地间”以下忽然变成壮阔,写得风起云涌,仿佛诗人是在俯察地理。“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两句承上启下,引出感慨,表明自己修道成仙的心愿,最后又以仙人自谓,原先的狂人成了今日的神仙,与开头形成呼应,并邀请友人同游仙境扣题作结。全诗“使事用典,神采飞动,读者完全被诗人的豪情逸兴所感动,与诗人一起遨游庐山,神游太空去了”(注6)。《蜀道难》竟从茫茫太古说起,把大自然、神话、历史与现实熔于一炉,在宏大的格局里,运笔纵横驰骋,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既描绘出蜀道上雄伟奇险的山川,又道尽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其它的如《梁甫吟》、《梦游天姥吟留别》 等长篇巨制,无不格局宏大,“感慨深沉,表现了他所特有的雄奇、奔放、壮丽、多变的艺术特征,自有英风豪气流贯其间,足以代表盛唐的时代精神”。(注7)

    李白是时代的骄子,文学的巨擘。在中国古代社会,那种个性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自信豪迈、天真自然和自我张扬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也正是有了这样个性鲜明的李白,我们才看到了文辞粲然,雄奇瑰丽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正如晚唐诗人杜荀鹤曾在《经谢公青山吊李翰林》一诗中的无限感叹:“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诗人。”李白作为“千古诗人”,其地位是无可取代的。

    引文注释:

    (注1)《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 袁行霈著 《文化遗产》 1986年第一期

    (注2)《李白和他的诗歌》 胥树人著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版 P205

    (注3)《闻一多全集》(三) 闻一多著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2年版P157-159

    (注4)《瓯北诗话》 赵翼著霍松林、胡主佑校点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版P3

    (注5)《唐诗别裁集》(下) 沈德潜选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版P653

    (注6)《唐诗鉴赏辞典》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等著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版P293-294

    (注7)《唐代文学史》(上) 乔象钟、陈铁民等著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年版 P461

    参考文献:

    1、《李太白全集》(全三册) [清] 王琦 注 北京:中华书局 1977年版

    2、《中国文学史》(第二册) 游国恩等主编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中国文学史》(第二册) 韩兆琦等主编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4、《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册) 郭预衡主编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版

    5、《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袁行霈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5/5/5

相关论文
上一篇:试论唐代山水诗的变迁 下一篇:论余华小说的创作特征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李白 个性 形成 文学 表现 2013-12-10 08:42:41【返回顶部】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MBA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论文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原创毕业论文

 

论文天下网提供论文检测,论文降重,论文范文,论文排版,网站永久域名WWW.GEPUW.NET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893628136@qq.com

Copyright@ 2009-2022 GEPUW.NET 论文天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