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关于我国区域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文献综述
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金融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着眼于金融建设以带动经济发展是政府推进模式的产生与形成的根本原因。这种模式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或者国家在较短时间内发展和繁荣本国或地区的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殷孟波在《国际金融中心成长因素的理论分析及在上海的实证检验》中认为以发展经济理论、区域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发展金融学理论为指导,借鉴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巴西等国开发落后地区的经验,对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与资金渠道的关系、资金渠道现状以及资金渠道建设中的政府与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我国拓展西部资金渠道模式中的政策性资金渠道与商业性资金渠道及二者的创新式嫁接,并创造性地探讨了建立西部金融中心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及其对西部资金渠道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具体思路。
陈红霞,陈敏灵在《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理论分析》中认为北京、上海与深圳这三个中心城市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三个城市,虽然离国际金融中心还有较大差距,但已经显示了作为国内"金融中心"的经济与金融发展实力,并且对其腹地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及珠三角的经济已经显出了强大的辐射力,带动了整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以这三个城市相关数据为基础,确立建设区域金融中心量化的参照指标值体系,通过西部重庆、四川和陕西三省市与参照指标的条件对比分析,建设西部区域金融中心须遵循"省内金融中心--跨省金融联动中心--西部金融中心"的发展路径。
薛红认为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现阶段重庆农村金融未能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表现在城乡金融二元结构突出,其中农村金融较为薄弱。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从城乡统筹视角出发,大力发展重庆农村金融,协调城乡金融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在理论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重庆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历史轨迹,用图形描述了重庆城乡金融发展的差距,并建立模型分析了重庆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相关关系和重庆农村资本对重庆农村经济的弹性及贡献度,最后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深度探析了重庆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在统筹城乡视角下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彭小兵,杨雯雯在审视长江上游金融发展格局的基础上,运用产业集群理论来研究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构建重庆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金融服务业产业集群路径与对策。
张幼文指出,自上而下的构建模式是指在经济发展尚未达到的特定水平的情况下,通过政府部门的人为设计、强力支持而促使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模式。超前形成和发展的金融中心为本地经济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以刺激本地经济的发展,对本地经济的发展起到先导作用。以自上而下的构建模式形成和发展的金融中心,是国家或地区有意识构建的一种结果。其“原动力”来自于政府的推动作用,其形成和发展的路径为:政府推动金融发展一刺激经济发展一推动金融发展—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这种模式主要发生在二次大战后的新兴工业国家或者地区,最为典型的如新加坡。新加坡政府通过“大力发展离岸业务;对新元使用严格管制;为金融业发展推出优惠税收政策;金融业实施严格高标准的监管”把新加坡建设成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
盖锐,高彦彬(2008)认为我国政府在1998年推出的积极的金融政策是在特定时期被动做出的选择,在其实施了近七年以后,拉动经济增长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但是难以稳定和持续下去,中性的、避免金融政策自身成为加剧经济波动因素的稳健的金融政策的实施势在必行。2005年稳健的金融政策的实施是我国在经济调整上迈出的一大步,其在调整经济总量、引导产业结构优化、防止经济总体过热、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起到很大作用。但是,金融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因时而变。
近年来,在金融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方面,学界投入了较大精力,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刘学之,张曼,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政策研究(2008):以区域差异的客观存在,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领域的重要区域问题,提出了统筹区域发展的政策思路,指出了国家政策引导对区域发展有重大影响,认为政策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指出可以在经济落后的地区试行地方政府债券,填补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曲振涛,王曙光,周旭亮,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2009):以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发展为例,运用全要素生产模型对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劳动、资本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计量,并就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过程中各要素的培育与发展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即实行区域金融优惠政策,调整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
综上所述,上述文献在对比分析国内外在区域发展方面的金融政策的基础上,反映了目前我国国内理论界对金融政策在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方面所做的研究,分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认为迫切需要国家制定切实有效的公共金融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实现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但是,这些研究大多仅是在理论上进行分析和探讨,没有注意到二者之间的本质联系,没有从一个比较综合的、系统的角度来研究区域金融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在这一方面的工作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二、论文提纲
一、绪 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二、区域金融相关概念概述
(一)金融的内涵
(二)区域金融的内涵
(三)区域金融的功能
三、国际区域金融发展经验及模式
(一)国际区域金融发展经验
(二)国际区域金融发展模式
四、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金融发展的总体格局
(二)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特点
1、政府支持是发展金融中心的强大动力
2、各项业务规模大幅攀升
3、金融市场建设在不断增强
4、金融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
(三)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规划
2、同一地区内出现多个城市建设金融中心
3、无序竞争的现象
4、政府唱主角
五、我国区域金融发展需具备条件及模式选择
(一)我国区域金融发展需具备条件
(二)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模式选择
六、结论
七、参考文献
三、参考文献
[1] 段军山:《国际金融中心成长因素的理论分析及在上海的实证检验》,上海金融,2010,(7):16-19.
[2] 冯德连,葛文静:《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理论分析》,中国软科学,2004,(6):16-19.
[3] 孙音:《金融中心研究综述》,金融经济,2010,(20):135.
[4] 赵晓斌,王坦,张晋熹:《信息流和“不对称信息”是金融与服务中心发展的决定因素:中国案例》,经济地理,2011,(4):408-414.
[5] 周立:《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1978——2000)》,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 唐旭:《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形成》,都市金融论坛,1996,(7):12-16.
[7] 潘英丽:《论金融中心形成中的政府作用》,上海综合经济,2002,(10):37-39.
[8] 张幼文:《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经验教训——世界若干案例的启示》,社会科学,2003,(3):26-30.
[9] 倪鹏飞:《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全球眼光、国际标准与世界经验》,开放导报,2009,(4):58-64.
[10] 李光荣:《中国建设金融中心几个争论问题的思考》,中国城市经济,2008,(12):8-11.
[11] 王力,黄育华:《中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对策思考》,中国城市经济,2004,(12):24-28.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问题研究--探..
下一篇
:
浅谈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开题..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关于
我国
区域
金融
改革
发展
研究
开题
报告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