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二、中原油田成本预算管理现状及存在误区
(一)中原油田成本预算管理现状
当前,油田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是,企业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而企业内部在产量与成本投入之间又存在着日益尖锐的矛盾。我国东部各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开发,主力油田已相继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在没有大的储量接替的情况下,由于保持稳产的难度越来越大,每年都要投入巨额成本支出,来弥补自然递减以维持已有产量,从而加大了成本预算的压力,许多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
1.成本预算和实际结合不紧密。预算内容与方法不够合理、科学,主要采用“水平法”,根据各采油厂以前年度的成本水平和业务活动来分解、落实预算年度的预算指标,从而造成预算依据不尽合理、预算执行难度大等状况,降低了成本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使成本预算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油田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需要的成本费用情况。
2.预算的约束性不强。由于预算执行、控制及评价制度不完善,成本预算硬兑现做的不够,成本节约的单位没有能得到真正的奖励,成本超支的单位也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油田往往给各采油厂下达指令性的指标,如产量指标,这些指标是刚性的,为了完成这些硬性指标,各采油厂只好牺牲成本预算指标。
3.预算经不起市场的检验。经常以封闭的心态搞预算,在成本预算管理过程中忽视对市场的调研与预测,使很多预算指标与中原油田的外部环境不相容,整个预算指标体系难以被市场接受。经不起市场检验的预算制度很难有效地在企业中实施。而且,预算指标缺乏弹性,缺乏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这也使企业的预算工作难以推行。
4.现有考核体系不能充分预算执行情况。由于预算本身缺乏客观和科学性,一般通过利润或成本、产量等指标来反映和评价各单位的效益情况,较少考虑预算的执行情况,这使得预算工作只是流于形式。
(二)中原油田成本预算管理存在的误区
分析上述现象的深层原因,主要是由于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的石油企业,在运用全面预算来创新运行机制和提升管理绩效方面,普遍存在以下误区:
1.把财务预算等同于全面预算。全面预算管理是涉及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一种管理系统。它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虽然中原油田也把预算作为制定、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制和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中只侧重于财务预算,造成成本预算和业务预算结合不紧密,从而形成了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两张皮”的现象,企业无法从战略发展和组织生产的角度,对一定时期内企业的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等进行切实可行的预算安排,从而使财务预算、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筹资预算等无法同步运行,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预算量化和责任权限划分不竟合理,制约了成本预算目标和全面预算目标的实现。同时,由于简单地将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理解为财务部门一家的事情,主管领导不过问,业务科室不参与、不配合,让财务部门闭门造车,这样编制的预算基础就不扎实,控制和约束力也难以发挥作用。
2.过分强调预算的柔性,随意调整预算内容。调整预算是成本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调整预算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预算基础变动导致原有预算不再适用客观条件的改变,特别是中原油田作为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技术含量的资金技术密集性油气生产企业,由于地质开发阶段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造成基层单位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上,主观认识上表现为迁就基层部门以“预算太死板、计划赶不上变化”为由,要求把预算指标调整得更为宽松一些,甚至采取违反内控审批权限,通过“先斩后奏”和“越权审批”来达到调整的目的,由此造成预算丧失了其约束和控制的基本功能。实事上,即使已经建立起弹性预算机制,对于那些不影响预算目标的预算项目之间的调整,企业还是应该鼓励预算执行单位采取及时有效的经营管理对策,以确保实现预算目标。确需调整预算时,也必须在详细预测影响差异和逐级书面报告的基础上,在预算调整事项不偏离企业发展战略和实现经济最优化前提下,经预算委员会或成本预算管理办公室审核批准后下达执行。
3.预算考核不与奖惩制度挂钩。虽然中原油田也把成本预算执行考核作为企业上下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甚至执行成本预算一票否决,但执行结果仍不理想。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没有建立起与各单位实际情况相一致的预算指标考核体系,预算考核过于笼统,没有分油气生产、科研单位、事业单位等不同性质开展考核,造成考核指标缺乏可比性;另一方面,其考核方式也过于粗泛和笼统,致使考核流于形式,很难调动执行主体完成预算目标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预算挂钩的方式也直接影响着预算行为,比如,中原油田规定超额(完不成)预算指标的单位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予以奖励(扣罚),但却没有制度单位正职及中层以上干部的具体考核办法,大家仍是“一锅饭”,指标完成与职位考核无关,造成一些单位完成指标后就消极怠工,打埋伏,完不成指标时,又制造潜亏,影响到预算考核的效果。针对这些情况,应该采取专项考核、累计考核、分阶段考核等不同方式,通过把奖惩指标按照一定比例同经营业绩挂钩,从而使预算考核制度真正落实到位。
4.过于强调预算的可实现性,不注重挖掘企业潜能。一般而言,预算指标分为可行的、理想的和超理想的三种。一种观点认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2/7/7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