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软件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国家安全的各个角落。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软件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我国软件产品销售额为19.8亿元,1995年为68亿元,2000年达238亿元,2003年软件产业的销售额达到1600亿元人民币, 2004年软件销售总额达到2200亿元。现有软件企业5000家,年人均软件产值为1.4万美元。从纵向比较看,我国软件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若与印度作一横向比较,差距就显露出来。我国软件业年均增长速度为30%左右,印度年均增长速度在50%左右。从软件产业销售看,2001 年我国为96.3亿美元,而印度达102.3亿美元,差距似乎不大。但从软件出口额看,2004年印度出口额达200亿美元,我国仅将近30亿美元。从软件人才数量看,印度从事软件业人员达150万,我国约为50万。2004年我国软件业占GDP仅为1.38% ,印度为3.82%。 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6位,但我国的软件产业规模、实力和研究发展水平与我国这一国际地位极不相称。我国软件业与印度几乎同时起步,但发展到了今天,我国软件业不能象印度一样,跻身于世界前列,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归纳起来,导致我国软件业发展滞后的主要问题有:
(一)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软件技术人员约有19万人左右,约为印度的一半。我国每年培养的软件及相关专业人员只有5万名,远不能满足国家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预计到2005年,软件人才缺口将达40万人以上。我们不仅缺乏高端软件人才,如系统分析员、软件开发经理、软件工程管理人员,而且连一般编写实用化程序的低端软件人员也严重不足。我国一方面软件人员紧缺,另一方面软件人才流失严重,尤其是高级软件人才流失严重,有一半以上出国或进入外资企业。
(二)企业规模小且分散
与印度等软件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软件产业在总体上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国内绝大部分软件企业规模小、产品少,资本实力弱,缺乏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目前,我国从事软件和服务业的企业超过1万家,其中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约5700家,软件企业小而分散,90%以上是100人以下的小企业,其中50人以下的占70%,1000人以上的只有中软总公司、东大软件集团、用友软件集团、北大方正等五十几家,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实力强劲的软件产业化集团。由于企业规模小,往往追求短期利益,各自为战,陷入了“小而散”的局面,无法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三)软件技术含量低,软件质量标准化差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软件生产企业在较低层面上进行着大量重复性的工作,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绝大部分企业主要属于低层次的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没有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如图1所示,支撑软件与系统软件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这使我国的软件业发展很难持久,当然也就无法提升中国软件的整体技术水平,参与国际间的竞争。这种生产方式为了眼前的生存,根本无力开展软件技术创新。软件产业中发展较快的产品领域主要是游戏、中文环境、财务及商务管理、教育等领域,这些软件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耗时耗力,收益微薄。而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数据库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发展较为缓慢。因此,在整个国内软件市场上,国产软件市场占有率仅为30%。对照美国硅谷,无论是声名卓著的大型企业还是初期创业的小公司,无一不是着眼于技术创新,得益于技术制胜。产品的技术含量无疑是决定一个软件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能源。从这一点上讲,目前国内的软件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另外,我国软件质量标准化低也是突出问题。多数软件企业开发和生产基本处于“技术无标准,开发缺规范,生产无检验,质量无保证”的状态。因而,我国软件企业通过国际质量认证很少,目前,通过ISO认证只有几家,在CMM(软件企业成熟度模式,1~5级,5级最高)认证方面,中国只有少数几家通过CMM5级认证,而印度通过CMM5级认证的企业高达40家(全世界共有52家)。。
(四)融资渠道不畅
软件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在发达国家,软件产业的资金来源是风险投资。但目前中国还没有实质意义上的风险资本市场,软件企业和科技人员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软件产业难以从风险投资渠道获得资金。由于软件企业以无形资产为主,而固定资产少,客观上缺少可供抵押或质押的资产,很难得到银行贷款。同时,我国软件企业大多属于集体、民营企业,信用程度低,银行不愿贷款给这些软件企业。因而大量的软件成果很难迅速转化为产品,更难以形成市场规模。
(五)软件盗版严重,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
在我国,软件盗版十分严重,销售好的软件产品一上市,很快就被盗版。据信息产业部电子知识产权咨询服务中心对部分软件企业的调查,26%的人认为中国软件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软件盗版,居各种障碍之首(如人才缺乏,政策不优惠等)。据统计,在消费类软件市场上,盗版率高达95%以上。在国际软件协会统计中,中国软件盗版率排在最前面。由于盗版现象猖獗,致使外国大公司不愿意到中国投资软件业。
三、借鉴印度经验,发展中国软件产业
中国和印度在历史上同是世界文明古国,今天又同属发展中国家。印度已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软件大国,而我国软件产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国际竞争力弱,这是不争的事实。做大做强我国软件产业,既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迫切需要,也是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保持世界经济大国并向世界经济强国迈进的大问题。有人认为,印度软件业发展迅猛,是因为印度发展软件业语言障碍较少,有着发展软件产业的天然优势,降低了印度在软件开发等方面的成本,而我国就有明显的语言障碍。虽然这一不利条件是客观存在的,但也应该看到,在软件发展上,我国有巨大的国内需求,我国信息化正处于初始阶段,全社会大力推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活动,为我国软件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据统计,全国有1100万家企业,仅国内企业每年软件需求达515万亿元。同时,我国目前软件与硬件比例为27:73,而世界比例为55:45,这也表明我国软件业有较大拓展空间。
根据我国的国情,借鉴印度软件业发展成功经验,我们应积极探索一条适合自己软件业的发展道路,振兴我国软件业。
(一)大力培养不同层次的软件开发人才和软件管理人才。
印度软件业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印度政府实施的人才战略,如前所述,印度人才战略不仅体现在对中高级软件人才的培养,更主要的是印度政府长期以来所实行的重视基础教育的方针和公私联合的办学模式。当前,我国不仅软件人才缺乏,而且现有的软件人才流失也很严重。我国软件产业能否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将取决于在人才战略上能否有所突破。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聚集和稳定一大批优秀的软件人才。首先,要重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加大国家投入,,扩大受教育人群的范围。2004年我国教育实际支出只占本年度财政总支出的1%,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许多发展中国家,形势非常严峻。与此同时,要通过职业教育、社会办学等多种方式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造就一大批既精于技术又懂市场和管理的优秀软件人才。其次,要实施人才保护政策,稳定软件企业人才队伍。可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保护软件人才以技术和贡献作为资本入股,使软件人才的个人利益与软件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吸收和稳定软件人才的目的。最后,建立留学创业基金,吸引具有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经营风险投资经验和有专业技能的科研人员回国创业,并为学有所成的留学人员创办企业提供条件和配套服务。除此之外,还要创造条件,吸引国外软件人才,支持他们在软件企业中入股、任职,从而扩大软件人才的来源。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