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摘要】:
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跨国公司发展的现状,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以及发展中国家发展跨国公司的有关理论,论述了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公司战略的可能性以及我国企业应如何实施跨国公司战略。本文认为,我国企业相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对其进行直接投资;同时我国企业在某些方面相对发达国家企业也具有竞争优势,在情况允许下,也可以对其进行直接投资。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公司战略首先要形成全球一体化的战略思想,同时一方面需要国家的扶持,另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加大规模、理顺内部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加大科研、人才方面的投入。
【关键词】:
跨国公司、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外直接投资周期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
一、绪论
(一)跨国公司的含义
1860年美国胜家(Singer)缝纫机公司开始在海外设立工厂生产,并在伦敦、汉堡等地设立庞大的销售机构,以全球经营的观念进行经营活动。它的出现,特别是它的经营理念宣告了现代国际经营的组织形式——跨国公司的形成,被学术界誉为第一个跨国公司(注1)。在国际文献中,最初把跨越国界从事经济的企业叫做多国企业,后来为了避免和安第斯条约国家共同创办和经营的多国联营公司相混淆,才开始采用跨国公司这个名称。对于跨国公司的定义更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根据联合国于1977年起草,1986年最后定稿的《跨国公司行为守则草案》中的解释,所谓跨国公司是指这样一种企业:1)一个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中从事经营的实体,不论这个实体的法律形式如何,如合资、有限或无限责任、合伙或公私合营等,也不论在哪一经济部门经营;2)具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实行全球战略和在共同统一的政策下从事经营活动;3)实体内通过股权或其他所有权形式而相联系,并在各实体之间分享资源、信息和分担责任。这个定义突出了跨国公司内部一体化的经营策略,即跨国公司对各国各地的经营行为实行战略与管理一体化运作,它不单纯地依赖于外部市场与交易,而是以内部组织体系和内部交易来实现国际化经营的目的(注1,注2,注3)。
(二)跨国公司的发展
跨国公司的前驱虽然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的破坏、1929-1933世界经济危机、货币制度混乱以及卡特尔制度盛行等原因而发展缓慢。二战之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的殖民体系的瓦解,发达国家的资本积累的形成也相应起了变化,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技术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运输、通信条件的不断改善都促使了跨国公司真正的蓬勃兴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注4)。据有关文献(注5),1997年,全球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为53000家,子公司为450000家,这些跨国公司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他们控制了世界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50%-6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这些跨国公司规模庞大,经营面广宽,对世界经济、科学技术进步、国际贸易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生活中重要的国际经济力量,它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科学的企业管理经验、专门的营销技巧、灵通的信息网络、各种专业化人才,具有强大的组织力量,足以控制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活动,正如美国国会税则委员会所言,跨国公司的发展,“同蒸气机、电力的应用、汽车的推广一样,是近代经济史上的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注6)。
(三)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1/5/5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