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专业
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县级报帐制研究
XCLW119047 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县级报帐制研究
1、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具体操作
2、目前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存在的问题
3、用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促进农村济发展
内 容 摘 要
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是为了规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水平,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而实行的以县级为单位,资金统一拨借、核算、报账管理的一种会计报账制度,在强化项目资金管理,保证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效益上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农业综合开发的目标与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完全一致的。农业综合开发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通过对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对水土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实现对农林牧副渔生产潜力的全面开发,使项目区落后的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的管理,使财政资金在新农村建设发挥更高的效率,才能使财政资金为民所用,为“三农”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县级报帐制研究
农业综合开发是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而设立在财政部门的一个设农机构,主要目标是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好农业的基础工作,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玉溪市八县一区除华宁县没有农业综合开发以外,易门县、通海县、元江县为国家级开发县;峨山县、澄江县、新平县、红塔区为省级开发县。玉溪市农业财政资金投入主要分三块组成:一是水利农业部门资金投入,二是烟草部门资金投入,三是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所以用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意义重大,以峨山县为案例进行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县级报帐进行研究分析。
县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报帐资金的现状
1、农业综合开发基础现状
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是为了规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水平,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而实行的以县级为单位,资金统一拨借、核算、报账管理的一种会计报账制度。峨山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组成是省、市、县、群众自筹,分别是省级344万元,市级出资78万元,县级78万元,群众自筹104万元(其中:投工投劳97万元,自筹资金7万元)。峨山县农业综合开发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要工作目标,开发要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综合治理,科技领先”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地址尽量选择在通道工程及经济和社会效益均好的地方。大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切实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建设旱涝保收、高产增收、节水增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农业综合开发要配合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着力提高平田整地、土壤改良、配方施肥、林网防护和道路铺筑等工程措施的建设标准,形成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改造齐头并进、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局面。同时,积极引导农户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实施区域化种植和连片开发,实现规模效益,推进农业集约化进程,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示范区,基础设施明显加强、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的样板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峨山县通过几年的建设基本形成小街镇5000亩
慈菇种植基地,化念镇8000亩冬早蔬菜种植规模,积大的促进了峨山县农业经济的发展。
2、县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报帐资金的操作
在资金报账的具体操作上,以县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为主要财务主管理单位,以当年度项目施工负责单位为报账单位,资金管理以县及统一拨借、统一核算、统一报账管理,将全县范围内使用的农业综合财政资金(包括财政资金、农民群众的自筹资金),全额实行报账制度。一是预付款制度。确定项目后,按照建设单位工程预算及中标资料先行拨付预付款,一般以工程合同总额资金的20%进行拨付;二是原始凭证的运行。实行招投标的以承包合同、工程预决算单、工程质量验收单和工程款发票作为原始凭证,以合同制管理的以设备、资料物资采购发票和相关费用支出作为原始凭证;三是实物拨付凭证运行,建设项目所物资由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开据1式5联的资料出库单,建设单位确认签字并凭出库单办理物资调拨手续;四是竣工报账运行,按照竣工申请,由农发办及相关技术人员组织验收,依据验收后的工程决算单和验收结论进行竣工结算;五是工程质量保质金运行。在办理结算时,预留5%或10%的工程质量保质金,工程验收1年后,若无质量问题再保证金支付给项目建设单位。以峨山县2009年农业综合开报帐为例进一步说明,2009年我县农业综合开发计划总投资464万元,在峨山县化念镇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改造中低产田5200亩,项目涉及大寨村委会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50人。通过完整的县级帐制,完成计划投资的101%,其中水利措施完成175万元(包括设计、监理费4.5万元),占完成投资37%。农业措施完成270万元(包括设计、监理费7万元),占完成投资58%。科技推广措施完成18万元,占完成投资的4%。通过县级报帐减少了乡镇报帐环节,加快拨款进度,杜绝了资金拨付小散乱的现象。
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存在的一些问题原因分析
1、实行县级报帐制,实际是使资金管理与项目区进行了分离,因工程项目必须在乡镇的农村施行,但资金管理在县农业综合开发办,乡镇就没有资金管理的权限,在工作中极大的挫伤了乡镇的工作热情。乡镇争取项目时积极,但项目一确定所有工作就变为农业开发部门的工作,有时会变得项目推进缓慢。峨山县在每个项目区都成立工程管理局,管理局由乡(镇)长任局长,农开办主任为副主任,在抽调相关人员组成工作队,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打破了项目单位基础资料的完整性,县级报账时,原始发票留在县级核算单位,而项目承建单位要用发票复印件记账,会计基础资料失去了完整性,与峨山县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科技中的微耕机的8万元的原始发票保存在县级,为了达到上级考核验收的要求,农业综合开发付出的资金取得的发票必须保留在县农发部门,按每户补助2000元的标准,40户农户的原始发票就留在了县级,为农户用发票维权存在极大的不便。
3、有些县级报账机构受领导旨意核消与项目无关的费用支出,擅自改变资金用处和建设地点,有些项目实施单位弄虚作假、报账发票隐含有虚报现象,这必须加强县级报帐的内部控制,杜绝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4、在目前的农业综合开发财务活动中,财务管理的责任意识弱化,财务人员一般将资金拨付后坐等发票,对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不进行跟踪考核。
5、报账专户不能核算工程的全部成本,国拨无偿资金进行专户管理已走向正轨,自筹资金也就是群众以物折资,以物顶资部分未纳入专户管理,这样,不能全面反映工程收支及成本状况,不能准确衡量工程建设管理水理和财务管理水平。
三、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建议和对策
1、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调动好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为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县级报帐,项目一确定在哪个乡镇后,乡镇参与项目的工作热情就会快速的消退,认为以后的工作是农业综合开发办。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工作机制,在农业开发的项目区成立工程管理局,抽调乡镇专职人员入住管理局与开发办的工作人员一起组成工作队员,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制定并完善严格的报账资金监督管理机制。县级报账制的核心是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合理性,为保证县级报账的顺利实行,必须建立完善报账资金的监督机制。一是全面推行项目专家评审责任制和竞争立项制,真正做到择优立项,切实做到建1个,成1个,从制度上规范和加强农业项目资金管理,为报账工作奠定好基础;二是继续推行工程监理制、项目招投标制。年度财政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单项工程都要纳入监理范围;主要单项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主要材料的采购都要实行公开招标。同时支付报账资金必须紧扣农业综合开发关于工程监理制、项目工程招投标的规定,并依据这些规定做到报账程序的合法化,促进项目与资金管理的有机统一;三是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所需增加固定资产设备以建设用大宗资料及物资、设备能过政府采购中心公开竟标采购,节约了报账资金,增加资金管理的投明度。
3、严把报账质量关,规范报账程序。加大报账监督检查力度,严审工程预决算。在报账资金的“三专”管理上,对工程的预决算审核是构成整个财务管理和会计的核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项目开工时,由工程技术、财务管理人员、共同参与,掌握每个项目工程规模、预算、资金投入,按预算拨付资金确保资金跟着项目走,在竣工工程验收时,要采用阶段性验收与集中验收相结合的办法,竣工1批,验收并决算移交基层单位管护1批,这样把决算验收工作分散于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使验收工作做的更细致周密。2009年,峨山县为减少中间环节,有效控制现金流量,对报账程序进行了改进,把原来由资金专户拨付项目区指挥部改为向施工方直接转帐支付,不止减少了中转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幅度减少了现金流量,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运行。2008年,峨山县又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在总结以往好的管理经验基础上,完善和创新现有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县级报账制度,通过精心编制农业综合开发报账流程,科学设置从施工方提出验收申请、验收组进行验收、办理竣工决算和财务结算报账流程,使峨山县的县级报账制成为更加完善的农发资金报账管理体系,从而使农发资金管理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4、创新机制、引入中介审计。为使专项资金报账工作落到实处,应适当引入市场机制,除由政府审计部门例行年度审计外,应聘请中介机构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加大资金监管力度。如对竣工工程造价的确定,应由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造价验证,在办理项目竣工决算时,对单项竣工工程应先报送审计机关进行造价审计,对于审计机关未列入当年审计项目计划的竣工项目,委托有资质和信誉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验证,出具审计报告,并报审计机关备案,据此进行财务结算。就我县(峨山县)而言,近两年来,共有10个施工单位累计送审工程竣工决算金额912万元,占两个报账年度报账资金的100%,经中介审计审定工程造价为889万元,审减金额23万元,审减幅度2.5%。经实践证明,经中介机构对农发工程竣工决算进行审计,对强化资金监管,规范县级报账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除利用中介机构对决算资金进行监控外,在单项工程实行招投标与项目区总验收时,也应中介审计参与招标和验收全过程,使报账资金做到公正、公开。
4、加强工程成本管理。工程成本专账即能反映资金来源,又能反映资金的使用过程,在保证报账的真实、合法性上有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完善报账核算体系,应按照设立工程成本专账。一是加强定额管理,确定成本费用支出的合理范围及项目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人工费,间接费及相关费用,那些应计入工程成本,那些不应计入工程成本。二是建立健全施工原始记录,包括资料物资、劳动工时、机械设备施工、间接费用等方面的记录,作为财务核算的依据;三是完善资料物资管理制度,包括采购、验收、保管制度等。
5、加强监督检查和跟踪审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强化财务监督,严格报账管理,在坚持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实行事前预算审查,事中严格手续、事后全程跟踪的监督检查制度外,还应与加强与政府审计及中介审计的联系,配合实则行经常和年度审计,对无视财经纪律,弄虚作假以及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除严格查处责令整改外,还要进行全县范围通报,给责任人相应的处分,严重的,应取消项目县资格,惟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堵塞漏洞,防止资金流失,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和报账制度的规范运行。
6、整合支农资金,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投入。要加大对贫困山区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继续推进山区连片开发,将土地治理、乡村道路、社会公益、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在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平台作用,尽力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向项目区集中,整体推进,提高建设水平和规模效益。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统一规划项目区,明确各级各部门分工;各类支农资金使用上要根据规划统筹安排,建立统一的农业开发资金帐户,集中投入贫困山区建设;项目建设上要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投标,统一检查验收。
业综合开发一定要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大局,要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解决贫困地区“三基本”(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贫困群众基本增收门路和提高贫困人口基本素质)的基础上,拓宽建设范围,在项目区内,投入一定比例资金,参与“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方面的项目实施。如移民搬迁、乡村道路、人畜饮水、村寨绿化、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培训基地、庭院经济、乡村旅游、基层建设、卫生和计划生育等等。
7、资金管理与项目管理相促进。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农民的生活环境,农村面貌得到明显改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村美”是重要的标志。农业综合开发经过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及高标准施工,形成了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桥涵闸配套齐全、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农田新格局。通过排灌措施,合理利用水源,维护了生态平衡;通过秸秆还田,使土壤理化形状得到改善,耕地有机质得到了提高,增加了土地肥力,减少了环境污染;通过农田林网建设,提高了林木覆盖率和田间相对湿度,改善了农田小气候,为农业生产筑起了绿色生态屏障,项目区的农田呈现出渠通路连、绿树成行的新气象,也使得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可以说,农业综合开发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总之:为了更好的促进农业综合开发,为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就必须用好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报帐资金,推进科学化和精细化的管理,一切从实际从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掌握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规律,提高资金效率。峨山县通过6年的农业综合开发,为本地农村累计投入资金3000万元,分别对小街、双江、化念、甸中进行2500亩的中低产田改造,惠及农民群众1万多人。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使用资金,才能达到农业综合开发的真正目的,才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金项目管理相结合,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县级财政资金为未级支出,管好、用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意义重大,因为农业综合开发是联系农民的纽带,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给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做为一个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者,要结合好自已所学的《会计学》与本职工作认真总结所学所德,加以研究分析,利用好财政资金,尤其是这百年一遇的大旱之年,农田水利工程发挥了重要的抗旱保苗作用,所以做好县级报帐资金,杜绝资金浪费,提高资金使用率,让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更好的造福于民,就是探讨研究县级财政报帐资金的最终目的。
参 考 文 献
[1]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
[2]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
[3]云南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报账实施细则。
[4]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10年第1期)。
[5]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10年第3期)。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再议会计委派制
下一篇
:
农村信用社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原因..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农业
综合
开发
财政
资金
县级
研究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