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摘要】:股票市场的发展和我国的宏观经济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我国股票价格波动的特点及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对于寻找有效途径促进市场的稳定、防止股票价格剧烈波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根据上证指数走势的波动,选取宏观经济政策中影响上证指数的因素,以政策调整的变化对上证指数走势的影响的实际情况,分析得出影响我国股票价格的宏观经济政策因素主要有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
【关键词】:股市价格 波动 货币政策 产业政策
【正文】:
一、中国股市波动特点及整体因素分析
(一)中国股市波动的特点
中国的股市在1984年提出建立资本市场构想,同年11月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在海外引起比国内更大的反响,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信号。历经20多年的发展,现在股票市场上上市公司已达2300过个,在这期间中国股票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股份公司通过面向社会发行股票,迅速集中大量资金,实现生产的规模经营;而社会上分散的资金盈余者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投资股份公司,谋求财富的增值。 但是股市在运行过程中经历了很多起伏和波折,根据股市波动情况分析有以下基本特点:
1.公司业绩预期对股价的影响
在股市上,股价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呈正相关关系,业绩愈好,股票的价格就愈高;业绩差,股票的价格就要相应低一些。 炒股票一般都是炒经营业绩或与经营业绩相关的题材。企业的经营业绩是影响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那么,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因素有那些呢?概括起来,可将这些因素分为两类:一是企业所处的外部经营环境,这就是通常所言的投资环境,企业所处的外部经营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在地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情况和相配套的服务设施建设等。当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较差时,企业与外界的信息联系、原材料的组织供应、人力资源的投入、正常的生产秩序、产品的销售等都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企业的经营会处于相对困难的境地,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经营效益的发挥和提高。其二是企业本身的内在素质,它包括:企业领导者的素质与管理水平、企业的规模、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数量、生产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工艺水平和企业的外部形象等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项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影响成本的增减,从而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效益。
2.股价波动幅度较大
以2000年以后为例,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股市单边下跌,受股市全流通因素的影响,股民不看好股市不愿意投入,到2005年6月最终跌破1000点位;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股市单边上涨,经过4年的熊市后,在股权分置改革和奥运会的题材下,股票市场呈现一片繁荣,股市从1000点一直涨到6000点,虽然经过2007年5月30国家出台调高印花税的政策引起股票市场1个半月的调整,但是在钢铁股和银行股的带领下,仍保持了牛市的特征;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一年的时间里,股市急速下跌,受国内CPI指数不断上升、世界油价不断攀高、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世界金融市场等不利因素下,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政策,股市从6100多点一直跌到1600多点,跌幅之大让股民投资股票信心受挫,股民不断被套。
3.股市投机性太突出
股市的高投机性是目前中国股市波动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长期困扰着股市正常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中国股市的高投机性表现在过高的换手率以及暴涨暴跌的股价。在投机的高峰时期,深、沪股市每日按流通股本计的换手率曾经高达10余倍甚至30余倍,许多股票一天的换手率甚至高达50%以上,远远超过国外成熟股市的平均换手率。中国股市的高投机性还表现在高市盈率,市盈率是衡量股价高低和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市盈率把股价和企业盈利能力结合起来,其水平高低更真实地反映了股票价格相对其真实价值的高低。高市盈率一方面可以反映投资者对公司未来高增长能力的预期,另一方面这种高市盈率也有可能源于投机行为,因为追涨式的投机会使股价严重偏离其基本价值,从而使适应力相对偏高,所以过高的市盈率也是股市投机程度的一个表现。
4.股市受政策影响较大
中国股市素有“政策市”之称,股市的“政策效应”刻画了股票市场对政策出台的敏感性和反应程度。以下从2000年数据说明政策对股市价格波动的影响
(1)2001年6月国家推出国有股减持政策,上证指数从2245点开始下跌,一直跌到2005年6月。下跌55.55%,最低点达到998.23。
(2)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施人民币汇率改革,并一次性升值2%,市场效应开始转负为正,使得中国股市迅速又下跌转为上升,一直延续了持续上涨和加快暴涨的行情。上证指数由2005年6月6日的最低点998.23点上涨到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点,最大涨幅为513.6%。
(3)2007年5月30日,为抑制暴涨的股市,财政部宣布自即日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有现在的1%上浮为3%,调整幅度达200%。上证指数五个交易日由4335点下跌至3404点,跌幅21.5。
(4)2007年7月底以后,为美国次贷危机日益扩大化,引发全球股市暴跌,担心中国股市被深度影响,2007年8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标题为《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文章,对2007年上半年股市进行维稳,受此影响,上证指数又一次连续上涨,暴涨到本轮牛市的最高点6124.04点,之后形成大逆转,再创出历史新高后一路持续暴跌。
(5)财政部决定从2008年9月19日起,对证券交易印花税政策进行调整,由现行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税率保持1‰。2008年9月19日当天股市大涨9.45%,第二天又大涨7.77%。
政府干预市场往往是从稳定股市的愿望出发的,但是由于股市运行规律的特殊性,政府的干预往往适得其反,加剧了股市的动荡。政府干预往往造成政策随意性很大,政策“朝令夕改”,使投资者无法合理预期政策走向,产生盲目投资或失望情绪退出股市,加大股票市场波动。
(二)整体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股市影响
股票价格波动是股市的常态,股市的价格总是处在频繁变动的过程中,适度的合理股价波动有利于保持股市的流动性,是股市健康运行的条件之一,但是如果股价过度或不合理的波动会对我国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带来不确定因素。所以我们研究股价波动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股价变动造成影响作用的如何,是我们这次研究的重点。造成股价波动的原因错综复杂,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划分的方式也不同。
虽然影响股价波动的因素很多,但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三点出发: 第一、股价有其内在价值,股价围绕其内在价值波动,内在价值决定论是基本面分析的基础; 第二、股价随投资者对各种因素的心理预期的变化而波动,心理预期理论是技术分析的基石; 第三、股价波动是诸因素形成合力作用的结果。以此为出发点,可以从经济因素、市场因素、非经济因素三个方面,全面地考察影响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基本因素。
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股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因素从不同的方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公司的经营及股票的获利能力和资本的增值,从不同的侧面影响居民收入和心理预期,而对股市的供求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它包括经济周期、通货变动、国际贸易收支、国际收支、国际金融市场等。
(2)宏观经济政策因素:我国股市作为一个初兴的市场,宏观经济政策因素对股市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监管政策等。
(3)微观经济因素:在影响股价波动微观经济因素中,上市公司是决定自身股价的主要因素。包括公司业绩和公司成长性、资产重组与收购、行业等。
2.市场因素
市场是反映股票供求的环境,且使供求相交,最终形成股票价格的条件,因此市场的供求、市场投资者的构成、市场总体价格波动、交易制度和工具、市场心理因素等都会影响到股价。
3.非经济因素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