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稀缺的农业资源禀赋特征决定了我国生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成本相对较低,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以蔬菜为例,其产品单位价值产出所需的土地投入只有粮食的10%至30%,而劳动力需求则是粮食的4到5倍。按照要素禀赋理论,那些密集使用我国丰富生产要素的农产品将具有比较优势,我国应适当增加生产并出口那些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的农产品。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国际化的逐步推进,我国应该在保护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统筹利用国内外农业资源,适当减少粮、棉、油、糖等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和产品多样化、生产空间范围广阔等优势,扩大蔬菜、水果、茶叶、水产品和部分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抢占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国际市场的制高点;同时,我们也要根据自己的优势,以优势高效为目标,增加质优价高的名、优、稀、特农产品的生产比重,促进农业资源向高价值农产品生产集中,推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
(四)强质量安全管理,破除国外技术壁垒
1.提高产品质量
破除国外设置的技术壁垒,最根本途径的途径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质量也是提高出口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企业要尽可能地采用国际标准,有条件的要向国外先进的标准看起,确保农产品生产的安全性,逐步实施动植物病虫害区域化管理,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切实提高动植物卫生水平;进一步推广“公司+基地”的农产品出口经营模式,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建立自有种植、养殖基地,开展农产品和食品认证,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体系,重点加强和完善出口优势农产品及相关农业投入品的检验检测工作,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2.加强检验检疫部门检验检疫能力
对于检验检验部门来说,要全面加强检验检疫能力的建设,强化对承担检验检疫和检测任务的实验室建设的规划、布局、仪器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管理工作,确保以过硬的技术条件迎接国外最新、合理、严格的技术要求的挑战,确保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顺利。此外,检验检疫部门还应该和部门、企业共同努力,尽快修订、制定我国尚未完善或者缺乏的农产品技术法规和标准,修改现有国内法规中与WTO规则不一致的地方。建立一套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法律法规的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体系。
3.建立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
建立全国性的技术性措施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实现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互动,政府与中介组织、企业和专家的互动,对国外制定和实施的对我过农产品出口贸易可能或已经造成影响的有关技术措施和技术壁垒及时通报到每一个相关单位,并根据实际情况快速制定和实施相应对此。地方各部门、外经贸、新闻机构、协会以及个人应将所了解到的国外最新技术性措施的制定修改状况,反映到质检总局的咨询点或者有关部门,各出口企业在出口的产品被进口国家或者地区以不符合其技术性措施为由而做出扣留、退回、销毁、额外要求检验检疫等处理时,不能自认倒霉,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国家质检总局及有关主管部门反映,以便通过官方渠道予以证实和进行交涉。确保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及生产、加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五、结论
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一是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形成长期阻碍。近两年来,日欧美纷纷加快食品安全立法,抬高进口门槛,技术壁垒有从微观、技术层面向宏观、法律层面发展的趋势。二是国际农产品贸易的不公平竞争将长期存在。主要发达国家在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农产品市场、推行自由贸易的同时,无不对本国农业进行高额补贴,严重扭曲了国际农产品的贸易环境。三是农产品加工程度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缺乏品牌产品。我国出口农产品中初级产品占一半以上,新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应进一步加强,以适应国际市场消费多样化的需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带来的严峻挑战,通过政府部门的努力完善国内农业支持政策,从根本上保证我国农业的发展。不断优化农产品出口的结构,重点发展出口附加值较高的深加工农产品,减少附加值较低初级农产品的出口,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丰富的优势重点集中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实施绿色品牌战略提高国内农产品的质量,从根本上破除国外技术壁垒,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长足发展。
引文注释:
(注释一)李岳云,吴滢滢等.人世5周年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回顾及国际竞争力变化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8)。
(注释二)李淑霞,王爽.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因素及对策分析,2008(06)。
参考文献:
[1]李岳云,吴滢滢等.人世5周年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回顾及国际竞争力变化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08)。
[2]刘新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与策略F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7(2)。
[3]靖飞,韩喜秋,潘刚.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结构和竞争力 ,2009(01)。
[4]李淑霞,王爽: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因素及对策分析,2008(06)。
[5]胡昭玲:经济全球话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0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