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四、结束语
笔者所构想的惩罚性赔偿,是在现有司法原则精神的框架下对证券民事赔偿制度的完善所进行的审慎而有益探索,在某种意义上同时又是大胆的尝试。它是在充分考虑我国证券市场及司法现状的基础上,对现有赔偿制度的不足予以补充和突破,但又与现有法律体系相融合,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本文如果能对我国证券民事赔偿领域的法制完善有所裨益,这是笔者最大的心愿。
引文注释:
(注1)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信息-主要数据-主要指标”栏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
(注2) 胡晓珂:《证券欺诈禁止制度初论—以反欺诈条款为中心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5第一版,第227页。
(注3) 胡阳: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2001年01月14日)《吴敬琏怒斥股市黑庄》,中央电视台官方网站
(注4) 李国光:在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已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2003年1月9日。
(注5) 宣伟华:《虚假陈述民事赔偿与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出版社,2003.4第一版,第125页。
(注6) 陈洁:《证券欺诈侵权损害赔偿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第一版,第218页。
(注7) 陈洁:《证券欺诈侵权损害赔偿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第一版,第218页。
(注8) 蔡文海:《中国证券欺诈屡禁不止的成因》,法律教育网http://www.chinalawedu.com,2006年1月11日访问。
(注9) 胡晓珂:《证券欺诈禁止制度初论—以反欺诈条款为中心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5第一版,第201页。
(注10) 胡晓珂:《证券欺诈禁止制度初论—以反欺诈条款为中心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5第一版,第201页。
(注11) 胡晓珂:《证券欺诈禁止制度初论—以反欺诈条款为中心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5第一版,第200页。
(注12) 陈洁:《证券欺诈侵权损害赔偿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第一版,第25-27页。
(注13) 李国光、贾纬:《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第15页。
(注14) 李国光、贾纬:《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第26页。
(注15) 付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为中心说开去》,经济法网http://www.cel.cn,2005年12月18日访问。
(注16) 胡晓珂:《证券欺诈禁止制度初论—以反欺诈条款为中心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5第一版,第21页。
(注17)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9页。
(注18) 陈洁:《证券欺诈侵权损害赔偿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第一版,第69、73页。
(注19) 陈洁:《证券欺诈侵权损害赔偿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第一版,第18页。
(注20) 陈洁:《证券欺诈侵权损害赔偿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第一版,第73页。
参考文献:
1.龙翼飞:《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2.吴宏伟:《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3.张曙光:《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4.汤维建、向泰:《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5.胡晓珂:《证券欺诈禁止制度初论—以反欺诈条款为中心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6.陈洁:《证券欺诈侵权损害赔偿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7.李国光、贾纬:《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8.宣伟华:《虚假陈述民事赔偿与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9.朱伟一:《美国证券法判例解析》,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10.黄振中:《美国证券法上的民事责任与民事诉讼》,法律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