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学前教育
学前儿童羞怯感成因及应对策略研究(二)
销售价格:
TXW819128
儿童早期阶段是我们每个人社交技能学习和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交技能对于儿童今后性格发展及能力发展来说都有直接影响。但若在儿童时期便存在过去羞怯情况,便可能会导致儿童存在社交能力不足情况,缺乏社交经历。而这种情况在同伴来看,便很容易受到歧视,由此便会使得同伴逐渐疏离羞怯儿童,影响其与同伴之间交往。同时,从羞怯儿童方面来讲,这种与同伴之间的低质量关系又会给其带来不良影响,进一步导致羞怯儿童负面情绪加重,从而产生恶性循环。比如说,笔者在实践教学中,班级中有一位幼儿总是喜欢单独玩耍或独处,在同伴交往中表现为沉默寡言,不愿意与同伴玩耍,由此导致很多幼儿在一起玩耍时也不愿意与其接触,成为了同伴排斥和忽略对象。
(二)对教师与学生间关系影响
在羞怯儿童与教师的关系上,一些研究表明:幼年羞怯儿童容易被教师忽略,教师有时候甚至会鼓励羞怯行为,因为羞怯行为有助于维持班级纪律。同时,羞怯儿童可能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压抑等)在教室环境中较少表现出来,因而容易被老师忽略。羞怯和退缩儿童倾向于与教师形成更少亲密(同时更少冲突)和更多依赖的关系。那些与教师有依赖关系的儿童过分“依附”和需要教师,他们更喜欢呆在教师周围,而这可能会对其社交技能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例如,笔者在教学中总是无意识忽略一些幼儿,在组织进行各种活动过程中,性格较为开朗的幼儿也更加容易得到教师的关注,而对于班级上一位总是沉默寡言的王XX同学,有时候会不自觉的忘记,为此我经常提醒自己要多关注班级上较为羞怯或沉默幼儿,避免使其羞怯感加重。
(三)对儿童社会情绪发展影响
儿童早期到到青春期阶段,其羞怯表现都较为稳定,特别是一些极端羞怯者,稳定性更高。有相关研究发现,儿童羞怯与其在玩耍过程中表现的焦虑行为表现、父母或老师报告的焦虑和内化问题、儿童自我报告的孤独感和低自尊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与没有遭到排斥的羞怯儿童相比,有明显羞怯感的儿童在进入学校后不久,便容易遭受到其他学生的排斥,而这便会进一步导致儿童继续保持羞怯和孤独,久而久之便会对儿童今后情绪发展及社会交往带来较大影响。
三、引导学前儿童羞怯感健康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选择引发言语参与的方法,不过需要引起关注的是,若是采取直接询问的方式,对羞怯儿童而言将产生较大威胁,这是由于会让教师在其心中产生权威的形象。对此教师应该转变引发儿童言语参与的方法,为羞怯儿儿童口语表现创造更多机会。在低控制的情况下,儿童将主动说话与发言,同时说话时间也将延长。教师要采取较少控制的方法保证对话,确保扫除羞怯儿童发言中遇到的障碍,对此与羞怯儿童对话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减少控制,要求羞怯儿童不用立即作出回应,需要有一段“等待时间”,从而最大限度消除为羞怯儿童带来的压迫感。
教师要引导儿童轮流进行发言,尤其是要为羞怯儿童创造更多只有表达的机会,避免被健谈儿童压制。对于羞怯儿童的发言教师要及时表扬,当然教师也不能把所有的目光放在羞怯儿童上,这样容易导致儿童自我意识羞怯的增强。比如对于笔者班级上一位较为羞怯儿童张XX,我发现他在参加各种活动中总是难以融入到同伴当中,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十分喜欢画画,于是在一次美术活动上我讲张XX同学一副作品向其他儿童进行展示,并对作品予以了肯定和赞赏。此后张XX同学自信心明显增强,并积极主动与同伴交流,性格也逐渐变得更加开朗。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教师应该维护教学的秩序,为羞怯儿童发言创造有利的条件,消除他们心中的恐惧感。很多时候面对生活与学习中出现的突发状况,羞怯儿童则难以快速作出反应,对此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确保在发生新异事件后能够消除心中的紧张感,并在教师带领下主动发言,从而逐步养成乐观、自信的性格,为羞怯儿童今后成长与发育创造良好条件。
当然教师要注重给予羞怯儿童更多的鼓励,应该保持温和的态度,促使他们与其他儿童加强互动。教师要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儿童在这个安全的世界中主动寻求交往。由于羞怯儿童会排除这种探索,因此教师要给予其温和的“推力”,通过发挥榜样的作用,让羞怯幼儿掌握更多社交技能,也能改变自身的行为表现。比如笔者便在班级中开展“结对子”方式,通过让羞怯儿童与一些性格开朗儿童结对子的防治,促使羞怯儿童与其他幼儿一起融入到良好社交环境中,改变其羞怯性格。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于羞怯的儿童而言,教师应该给羞怯儿童更多的关心、关爱、耐心。对此,教师可以多和羞怯儿童交流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趣事,拉近和这类儿童的距离感。这样的交流让羞怯儿童对教师有信任的感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尊重羞怯儿童的个性特征、理解儿童、关心儿童,教师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学会和羞怯儿童做朋友,在儿童的心里,教师和家长都是相同的。教师的鼓励以及关爱对羞怯儿童而言十分重要,所以教师应该满足儿童的需要,给儿童鼓励的眼神、微笑的脸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便十分注重与儿童之间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随时随地的关心羞怯儿童,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会倾听儿童的意见,让儿童体会到自己堆他们的关爱,从而让儿童在教师的教育之下,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我班级学生都与自己建立了十分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
一方面家长要做到给予孩子尊重,家长不仅要认识到自己是孩子的长辈,更应该认识到自己还是孩子的朋友,是孩子的伙伴,在教育过程中不能一味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而应俯身下来与孩子站在同一层面,对于孩子的一些想法予以肯定,不可盲目否定或扼杀,常常采用赞赏性语言或表扬的话来与孩子进行交流。比如教师对于孩子存在的害羞行为不能严厉责备,切记采用“都这么大了还不好意思”,或是更为严厉一点的“嘴巴烂掉了吗都不会说话”等等语言,这种斥责会让孩子更加害怕,从而加重其羞怯感。另一方面,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幼儿害羞,说明孩子有强烈的自尊心,但是如果孩子过于害羞,凡事都会感觉不好意思,那就必须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帮助幼儿树立自我意识,教育幼儿避免盲目从众,赏识鼓励幼儿树立自信,增强自己的主体性,切实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班级上一位性格十分羞怯的同学钟XX,我便经常与其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自信心对于孩子的重要性,让家长经常鼓励孩子,经常强调孩子已经显露出来的优点和长处,对其每一次进步都表示肯定和赞扬,经过一段时间钟XX同学逐渐变得爱与他人交流,性格也更加活泼开朗。
四、结语
羞怯儿童是安静的并且在教室里没有破坏性,但羞怯儿童自己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更多消极结果,其潜在的受害者就是自己。因此,研究者有必要提高对儿童羞怯问题的关注。虽然近来开展了一些考察羞怯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但针对早期干预和预防的探索才刚起步。因此需要继续开展儿童羞怯研究,同时要继续提高家长、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羞怯儿童在幼儿园里面临的挑战。对羞怯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提高帮助羞怯儿童的能力,最终帮助更多的羞怯儿童适应幼儿园这个“美丽新世界”。
参考文献
[1]韩丕国,林庆楠,卞玉龙等.羞怯对小班幼儿内化问题行为的预测:师幼关系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06):1191-1195.
[2]武云鹏,韩丕国,武建芬,高峰强.幼儿教师羞怯与孤独感的直接与间接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11):859-864.
[3]韩丕国,武云鹏,高峰强.大班幼儿的羞怯心理与社会性发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12):1290-1292.
[4]韩丕国,武云鹏,高峰强.学前儿童羞怯量表家长卷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06):895-898.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当前学前儿童德育教育问题与对策 ..
下一篇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质量评价 (2)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学前
儿童
羞怯
成因
应对
策略
研究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MBA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